搜索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林琳诊室丨必知!流感轻重差异大,科学应对刻不容缓

林琳诊室丨必知!流感轻重差异大,科学应对刻不容缓

时间:2025-03-04 来源:彬倪养生网

医学指导:广东省名中医、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林琳教授

开栏语本栏目是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、学科带头人林琳教授带领团队开办的专刊栏目,致力于中医体质平衡、保健养生和呼吸系统常见病疑难病的预防治疗调理,将介绍阴平阳秘健康生活知识,日常保健技巧,养肺护肺常识,并介绍肺部结节,肺癌,间质性肺病,慢阻肺,哮喘,支气管扩张,各种病毒和细菌性肺炎,急、慢性咳嗽,过敏性鼻炎等各类呼吸疾病的预防、治疗、日常调理及肺康复。

今年冬春季,流感病毒依然活跃,42岁的刘女士不幸 “中招”。前些日子,刘女士感觉自己有些“着凉”,身体有些怕冷、低热、肌肉酸痛。

一开始,刘女士以为这不过是一场小感冒,没什么大不了的,就自己吃了一些幸福伤风感冒素,不料症状没缓解,还出现咳嗽、咯黄痰的症状。刘女士赶忙自测了流感病毒抗原,结果显示阳性,于是赶紧来到广东省中医院呼吸科林琳教授门诊寻求治疗。

林琳教授仔细询问,刻下症见:发热4天,现低热,怕风怕冷,无汗,气急、口干,乏力,纳少,食欲差,咳嗽咳痰,咳黄浓痰,鼻塞,流涕色黄,纳一般,大便2天未解。舌红苔黄。化验提示白细胞升高。

林教授告诉刘女士,目前已由流感变为流感合并急性细菌性支气管炎,这种情况加强治疗才能控制。中医角度看该病属于少阳病为半表半里证,乃是由于刘女士素体火旺,复感风邪,失治,邪入半表半里,邪气出表则束肺,肺失宣肃,痰湿内生,痰热蕴肺化热,故发为本病。邪气束表,故见恶寒、发热、汗少、鼻塞,肌肉酸痛;肺失宣肃,故见咳嗽,气急;痰热内蕴,故见咳黄痰、流黄涕、口干,邪犯里位脾胃则纳食少,邪气壅阻肠道则便不通,邪气伤正则疲乏无力等。

考虑患者刻下恶寒、鼻塞、咳嗽等邪气束表,太阳不开,阳明不降的病机特点,林教授给予龙砂开阖六气针法给刘女士“开太阳,降阳明”。进针后,刘女士感觉自己鼻子 立马通畅,咳嗽气急减轻,继续留针15分钟,刘女士感觉全身都轻松了不少。此外,林教授还给刘女士开了5天具有疏风解表、清热化痰,宣肺止咳功效的柴胡类中药方剂,并给予抗生素中西医结合治疗,3天热已退,一周后咳嗽黄痰基本消失。

01

流感如何分轻重?

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,常见症状包括发热、头痛、咳嗽、全身肌肉疼痛等。目前认为,流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,多数人凭借自身免疫力,差不多一周内就能将其 “击退”,病情不会进一步恶化。但不同患者的严重程度有时可能大不相同。正确区分流感轻重,了解流感的演变过程,有助于及时就医,避免延误治疗或过度医疗。

1. 轻型流感

轻型流感症状通常较轻,表现为低热或无热、咽喉痛、干咳、鼻塞、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,可能伴畏寒、头痛、肌肉和关节酸痛、乏力等全身不适。也有一些人没有明显症状。

儿童通常表现为较高的发热。老年人流感症状非常不典型,往往没有明显的发热,或仅有低热,但疲乏,精神不佳的情况明显。老人得流感,通常是家人通过其精神差、疲乏劳累感、食欲下降等情况发现。

2. 中型流感

中型流感患者发热程度较高,时间大于3天,伴有咳嗽、气促等症状,此时患者可能已经进展为病毒性肺炎,病情已严重化,应入院治疗。此时的呼吸道受病毒损伤后,多数合并细菌感染,若出现咳嗽,咯黄痰,或白细胞升高,表示已发生急性细菌性气管炎或细菌性肺炎混合感染,需入院抗生素治疗。

3. 重型/危重型流感

重型/危重型流感迅速进展,可危及生命。如果您或您身边的流感患者有以下表现,则可能是重型/危重型流感:

高热不退,体温可能超过40°C,退烧药效果较差,持续时间较长;

剧烈咳嗽,伴随大量绿色或黄绿色的脓性痰、血痰,或胸痛;

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,呼吸频率快,口唇发紫;

伴有神志改变,反应迟钝、嗜睡、躁动、惊厥等;

严重呕吐、腹泻,出现脱水表现;

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;

02

流感的病变过程

流感进入人体,首先攻击我们的上呼吸道,一般会经历1—4天的潜伏期,期间病毒在上呼吸道复制,尚无明显症状,但已具备传染性。随后患者进入急性期,开始出现发热、咽痛等症状。流感病毒侵害人体免疫系统,使上呼吸道的免疫功能受损,随之,自然界空气中的细菌容易入侵,导致细菌与病毒在呼吸道共同感染。

当细菌和病毒共同感染时,可能会向下呼吸道进展,诱发急性气管-支气管炎。此时,病毒或细菌通常仍局限于呼吸道,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会在1-2周内缓解。然而,对于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以及其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,如果未能及时处理,流感可能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并发症,病程可能延长至数周,甚至危及生命。就如同前段时间的艺人大S病例,未能及时治疗,最终引发了严重后果。

对于免疫力较弱的患者,细菌与病毒在体内大量繁殖,感染沿呼吸道进一步蔓延,则会导致支气管。如果未及时治疗,病情可能进一步进展为重症肺炎。当肺内的细菌或病毒通过气-血屏障进入血液时,可导致败血症并引起全身性的炎症反应。

进入血液后的细菌和病毒还会释放大量的毒素,会通过血液流向全身,损伤多个器官。如果损伤消化系统,则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,导致出现腹泻、食欲不振等症状;如果损伤心肌,可引发病毒性心肌炎或感染性心肌炎,严重者会引起急性心肌梗死、缺血性心脏病;如果损伤神经系统,特别是大脑,则引起脑炎、脑膜炎。若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,严重时可能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,危及生命。

03

不同轻重程度的流感要如何应对?

1.轻型流感,以生活调理为主

如果不慎感染了轻型流感,不用太过慌张,大部分患者通过生活调理为主就能慢慢恢复,不需要服药

首先,一定要保证充足的休息,给身体按下 “暂停键”,让它有时间和精力去对抗病毒,多睡眠即可。当然,适当休息也不意味着要完全卧床,可以散步、晒太阳的活动,让身体更有活力。与此同时,要保证室内空气流通,每天可以开窗通风 2-3 次,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,降低病毒在室内传播的风险。

饮食上也要注意,吃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,像小米粥、面条等,既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,又不会给肠胃造成太大负担。同时,要适当地吃新鲜的蔬菜,它们富含维生素等营养物质,能增强免疫力,帮助身体更快恢复。水分的补充也重要,尤其是发热时,更要多喝水,每天摄入1.5—2L的水分,促进新陈代谢,加快病毒排出体外。还可以适量喝一些鸡汤,帮助改善营养,提高身体免疫力。

2.中医药助力流感防治

针对不同体质的流感患者,中医药也有许多有效的调理方法。对于体虚、肠胃虚弱的患者,可以选择服用小柴胡颗粒等中成药,其中含有的党参成分有助于恢复体力,增强免疫力。若体质较强,同时又有内热偏盛、大便不通的情况,则可以选择防风通圣丸、银翘片、莲花清瘟胶囊等药物,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、疏风散热的功效,帮助缓解症状。

3.正确处理发热

如果出现低热症状,体温在 38.5℃以下,不需服退热药,多喝温水,出汗可自然退热;38.5℃以上可使用退热贴,贴在额头,方便又有效。如果感觉头痛、肌肉酸痛,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,服用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,如对乙酰氨基酚、布洛芬等。

4.症状加重,及时就医刻不容缓

感染流感病毒后,要密切观察症状。对于轻症患者,如果症状持续加重,或发热超过3天还不见好转,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“求救信号”,要及时到医院就诊。

如果出现进展为重型或危重型流感的苗头,马上到当地医院急诊就诊,避免耽误治疗,让病情恶化。

04

哪些是发生重型/危重型流感的高危人群?

近期艺人大S因流感不幸去世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,也让流感再度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。实际上,虽说流感病毒 “一视同仁”,人人都有中招的可能,但有部分群体在感染后,病情更容易急转直下,发展成重型或危重型流感,需要格外关注。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较易发展为重型/危重型病例:

年龄<5 岁的儿童(年龄<2 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);

年龄≥65 岁的老年人;

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:慢性呼吸系统疾病、心血管系统疾病(高血压除外)、肾病、肝病、血液系统疾病、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、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、恶性肿瘤、免疫功能抑制等;

肥胖者;

妊娠及围产期妇女。

这些高危人群在感染流感后,可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病程进展,甚至引发并发症。所以,必须给予十二分的重视。哪怕症状轻微,也要保证充分的休息,做到“轻伤也要下火线”,及时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以及其他必要检查,尽早启用抗病毒药物治疗。倘若察觉症状有所加重,千万不要犹豫,立刻前往医院寻求专业治疗,为自己的健康争分夺秒。

医学指导:林琳,主任医师,教授,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,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、学术带头人,国医大师周仲瑛、洪广祥、晁恩祥教授学术继承人。广东省名中医刘伟胜教授学术继承人。现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热病分会会长,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副主委,世中联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,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。

擅长: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科学研究,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哮喘、肺部炎症、支气管扩张、慢阻肺、肺癌、肺部结节、各种原因的急慢性咳嗽、间质性肺炎、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。️擅长呼吸系统疾病的自我管理和肺康复治疗技术,以及️擅长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各种疑难杂症。️擅长体质平衡健康调理。

牵头制定《慢阻肺中医肺康复指南》和《中成药治疗成人流行性感冒临床应用指南》。参与制定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南(2011版)》《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(2015)》等多项行业指南。获首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、全国和广东省五一劳动奖、全国和广东省三八红旗手,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、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、南粤巾帼十杰、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、广东省杰出女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。主编出版专著6部,发明专利4项。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、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、广东省科学技术奖、广州市科技进步奖等9项。

出诊时间:

周二下午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研修楼七楼治未病门诊

周四上午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门诊三楼特需门诊

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团队简介

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成立于1986年,30多年已建设成为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过硬,综合服务能力强,行业学术地位高的学科,被遴选为国家华南区域中医肺病诊疗中心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重点专科,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享有较高行业知名度。

专科围绕慢阻肺、慢性咳嗽、支气管哮喘、支气管扩张、肺癌、肺结节、间质性肺病、肺动脉高压、慢性呼吸衰竭、睡眠呼吸障碍等慢性肺系疾病进行深入的临床与理论机理研究。通过挖掘和传承古今经验,开发系列特色外治疗法和内服方药,学术水平在全国中医院领先在前。

专科团队擅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,涵盖疾病早期预防、治疗、康复、慢病管理等核心内容。专科中医特色鲜明,开展自血疗法、中药穴位贴敷、穴位注射、中医肺康复等中医特色治疗,对慢性咳嗽、慢阻肺、支气管哮喘、支气管扩张等多种疾病确有疗效。同时还开展肺功能测定、多导睡眠监测、支气管镜检查、FeNO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等现代诊疗技术,为患者提供多元化、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。

供稿: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 黎尚钊

执行编辑:王军飞

审核校对:张靓雯

陈佳佳

Top